养兵城在二战风云中的核心定位是资源与兵力储备中心,其选址需兼顾战略安全与资源供给效率。地图边缘坐标如(5,5)或(535,535)等区域是理想选择,这类位置通常仅需防守单侧战线,能有效降低被突袭风险。若无法占据两面靠界的黄金地段,至少应确保城市背靠地图边界,例如(5,250)坐标点,形成天然屏障。
资源区规划需严格遵循全粮田或高比例粮田原则,军事区则需集中建设仓库提升粮食储存上限。典型配置为军事区保留市政厅、十级科研中心、十二级司令部等必要建筑,其余空间全部用于建造仓库;资源区采用一铁一矿五油全田或极端化的纯粮田布局,每小时可稳定产出近六十万粮食。这种结构使单城粮食储量突破六百万上限,足以维持百万级兵力24小时消耗。
选址时需同步考虑野地资源采集效率。七级或八级草原野地是粮食补给的重要来源,派遣十万卡车采集每日可获数千万粮食。养兵城与采集野地的距离应控制在两格平原范围内,确保运输效率。同时建议将爆兵城集群部署在养兵城周边,形成中心屯兵-外围爆兵的协同体系,既方便兵力调度,又能通过爆兵城轮流刷寇为养兵城输送资源。
雷达站与运输站的等级直接影响防御效能。十级雷达站提供更广的侦察范围,能提前预警敌方行军动向;运输站升级后可通过飞城战术快速转移兵力。需注意军事区建筑升级顺序:优先完成科研中心和司令部升级,再逐步替换临时建筑如停机坪为永久设施。资源区建筑则遵循铁矿9级→油井9级→农田9级的升级路径,确保资源链完整。
养兵城的战略价值体现在其可持续作战能力上。通过全粮田和仓库组合,单城可支撑三百万兵力持续运作,避免频繁手动补给的繁琐操作。这种设计尤其适合中长期战略部署,无论是联盟会战还是大规模领土争夺,都能提供稳定的兵力输出。但需注意定期检查粮食储备比例,当库存低于50%时应立即启动采集或资源调配预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