舰载机的搭载是舰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。舰载机主要分为战机与护航艇两大类,战机包括对舰型、对空型和通用型,护航艇则以导弹和鱼雷为主要攻击手段。不同类型的舰载机需匹配对应舰船,其中航母是舰载机的主要载体,可搭载大量舰载机,而巡洋舰、战列巡洋舰和战列舰虽能携带舰载机,但数量有限。搭载前需明确舰载机的作战目标,例如对舰型专注攻击敌方舰船,对空型针对敌方战机,通用型则兼顾两者。
舰载机的规格分为轻型、中型和大型,轻型机如战斗机和侦察机,机动性高但生命值较低,适合针对敌方舰载机和子系统;中型机以攻击机为主,擅长打击小型舰船和舰载机;大型机多为轰炸机,火力强大但速度较慢,专攻大型舰船及基地目标。护航艇虽输出能力突出,但速度最慢且易被防空武器克制。搭载时需根据舰队整体战术需求,合理分配舰载机类型与数量,避免功能重复或防御短板。
舰载机的具体搭载流程需通过舰船装配界面完成。进入装配界面后,选择对应舰船的机库模块,根据机库容量与舰载机占用空间进行配置。航母通常拥有多个机库插槽,可混合搭载不同功能的舰载机编队,而其他舰船则受限于少量插槽,需优先选择与舰船定位匹配的舰载机。装配时需注意舰载机的能源消耗与舰船动力系统的平衡,避免超载影响整体性能。
舰载机的实战效能取决于其与舰船的协同配合。搭载完成后,需在舰队编组中调整舰载机的出战顺序和攻击优先级。通常情况下,轻型机应优先出击以清除敌方防空力量,为后续轰炸机创造输出环境。护航艇则需在舰队中后排位置部署,依赖前排舰船提供保护。战斗中舰载机的回收与补给也需提前规划,确保持续作战能力。通过反复调试与实战检验,可逐步优化舰载机搭载方案,提升舰队综合战斗力。
舰载机的技术强化是提升搭载效果的关键环节。通过蓝图研究可解锁舰载机的进阶改装选项,包括武器系统升级、机动性提升和生存能力增强等。每项改装需消耗特定资源与技术值,需根据舰载机的定位优先强化核心属性。例如轰炸机应侧重火力与护甲,战斗机则需提升闪避与命中率。技术强化需与搭载方案同步调整,确保改装后的舰载机能充分发挥舰船机库的承载优势。